注塑工艺对塑料件结构的要求有哪些?
塑料件产生收缩凹陷、气烘、困气、变形、烧焦等工艺性问题,是与塑料件的局部壁厚、浇口设置、冷却等因素影响有关。分析塑料件结构的工艺性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:
一、壁厚
塑料件壁厚应均匀一致,避免突变和截面厚薄悬殊的设计,否则会引起收缩不均,使胶件表面产生缺陷。
塑料件件壁厚一般在1~6mm范围内,最常用壁厚值为1.8~3mm,这都随胶件类型及胶件大小而定。
对已建3D模型之塑料件,应用 Pro/E 进行截面分析,可发现胶件壁厚不均匀问题,如图1 和图2所示。
另外,塑料件壁厚还与熔体充模流程有密切关系;其流程是指熔料从浇口起流向型腔各处的距离。在常规工艺条件下,流程大小与塑料件壁厚成正比关系。塑料件壁厚越大,则允许最大流程越长。
塑料件壁厚为2.5mm,常规成形条件,其常用料的流程如下:
ABS : 流程220 mm;PC : 流程120 mm;
HDPE: 流程280 mm;POM : 流程180 mm。
常见壁厚不均会产生的问题:
(1)局部厚胶位,易产生表面收缩凹陷。
(2)塑料件两边薄胶位,易产生成形滞流现象。
(3)止口位,胶厚采用渐变方法以消除表面白印;另有塑料件内部拐角位增加圆角使其壁厚均匀。
(4)塑料件平面中间凹位过深,实际成形塑料件产生拱形变形;解决变形的方法是减小凹位深度,使壁厚尽量均匀。
(5)尖角位表面易产生烘印,避免烘印的办法是加圆角过渡。
二、加强筋
塑料件加强筋的作用有增加强度、固定底面壳、支撑架、按键导向等。由于加强筋与塑料件壳体连接处易产生外观收缩凹陷;所以,要求骨位厚度应小于等于0.5t(t为塑料件壁厚),一般骨位厚度在0.8~1.2mm范围。
当筋深15mm以上,易产生走胶困难、困气,模具上可制作镶件,也方便省模、排气。
筋深15mm以下,脱模斜度应有0.5?以上;骨深15mm以上,骨位根部与顶部厚度差不小于0.2mm,如图6所示。
为改善某些深骨位的流动状况,骨位上增加走胶米仔;喇叭骨加走胶米仔,模具制作镶件。
三、浇口
塑料件浇口位置和入浇形式的选择,将直接关系到塑料件成形质量和注射过程能否顺利进行。塑料件的浇口位置和形式,应进行分析确定。
浇口的设置原则如下:
(1)保证胶料的流动前沿,能同时到达型腔末端,并使其流程为最短,如图8所示;
(2)浇口应先从壁厚较厚的部位进料,以利于保压,减少压力损失;
(3)型腔内如有小型芯或嵌件时,浇口应避免直接冲击,防止变形;
(4)浇口的位置应在塑料件容易清除的部位,修整方便,不影响塑料件的外观,如图9所示;
(5)有利于型腔内排气,使腔内气体挤入分模面附近;
(6)避免胶料流动出现“跑道”效应,使胶件产生困气、熔接痕现象;
(7)避免浇口处产生气烘、蛇纹等现象,如图10、图11和图12所示;
(8)塑料料流入方向,应使其流入型腔时,能沿着型腔平行方向均匀地流入,避免塑料料流动各向异性,使塑料件产生翘曲变形、应力开裂现象,如图13和图14所示。
对一些塑料料充模流动复杂的胶件,以及一模多腔或多种成品的模具如图15所示,入浇口位置和尺寸的确定,可申请借助CAE(Moldflow软件)分析解决。